南華大學|回首頁

English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之個案計畫(大學特色類萌芽型、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


大學特色萌芽型計畫-「推動碳中和農業」(主持人:永續中心洪耀明執行長)
 
計畫目標為:「推動台灣農業永續ESG,邁向碳中和農業」。針對有機、碳中和、環境教育議題的重視並培育國內外人才協助台灣農業永續發展。透過校內教師社群、校內外產業人才培育及全台各場域碳盤查、環境教育專案團隊協助場域進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申請及輔導經營場域,共三大面向執行計畫,計畫架構圖如 79,計畫各面向目標分述如下:
 
推動面相一:環境教育
 
結合本校環境教育機構及設施場所雙認證及為嘉義縣環境教育志工分隊優勢,每年辦理環境教育人才訓練課程及志工培訓,多場團體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環境教育,並更新環境教育教案,持續推動氣候變遷因應、坡地防災、碳中和等將面臨暖化所造成的危機之因應措施。

 
推動面相二:碳中和推動

透過各利害關係場域協助循環經濟、碳盤查、碳足跡查證作業,並開辦類似相關課程培育產業人才。最後透過建立碳中和計算平台,提供免費影音課程,讓相關產業免費使用並能自行計算碳排量,了解自身排放熱點,為後續規劃減碳路徑並執行減碳策略鋪路。
 
推動面相三:碳中和農業
 
辦理以碳中和農業為主軸有機農業推廣講座及工作坊,將學術知識傳播與一般社會大眾,擴展影響力。另外在場域經營方面,校內建立固碳示範場域,供校內外師生與民眾團體實習及觀摩,校外由師生團隊協助合作進行碳盤查場域推動農業減碳及固碳工法及方案。


 

  推動碳中和農業計畫架構圖
 

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計畫-「擴散慢城意涵-營造永續宜居城鄉生活」(主持人:林聰明校長)

 
        檢視國際慢城的七大面向及其72指標,是一個適於城鎮或社區營造的框架,城鎮或社區適合透過此框架及指標營造特色。計畫已經盤點聚焦發展特色及方向,透過本計畫捲動利害關係人,建立生態農業產業、慢食慢遊鏈結、慢城經驗擴散至國內場域及泰國。計畫共分總計畫及三個子計畫,計畫架構如 80所示,各分項目標分述如下:


 
總計畫:支援協調、場域擴散

 
建立跨領域教師社群、國內外場域慢城意涵培力、國內外場域慢城指標評估、內部外部利害關係者之聯結。

 
子計畫一:整合慢食,優化農業環境

 
透過嘉義縣大林鎮的鎮區駐地工作站、上林社區駐地工作站運作,於社區導入生態指標,發展生態農業及生態旅遊,並創造慢食的價值。

 
子計畫二:整合慢遊,展現當地文化

 
於大林鎮區駐地工作站,於鎮區導入慢遊慢食之模式,透過食物和旅遊,連結鎮區商業及周遭社區農業,創造縫合小鎮及農業區的模式。

 
子計畫三:開展慢行動、擴展影響力

 
結合泰國BCG政策,泰國RMUTL姊妹校的社區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經驗,及場域夥伴社會企業責任生產理念,協助當地社區發展特色及產品,並進行慢城理念溝通。

 
 
  擴散慢城意涵,打造宜居城鎮計畫架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