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回首頁

English

國際慢城起源

從蒸汽機發明以來,我們這個世界的發展就一直在加速。我們被自己追趕得「窮途末路」。直到歐洲在工業革命200多年後,開始逐漸反思並開始減速—慢並不是慢本身,而是說可持續的發展、更有效率的工作,以及,更有詩意的生活。

城市化越來越快的今天,城市的密度越來越大,城市被越來越多的工業、高樓大廈包圍,噪音取代了本來寧靜的生活環境,空氣污染破壞了平衡的生態環境,城市的發展使人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狹小,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太多傳統的文化被現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間正變得越來越缺乏個性,人和人之間正變得越來越冷漠和缺乏親情。在這樣的生活環境里,人們留給自己的休閑時間太少,根本無法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為此在義大利只有1.5萬人的小城市布拉提出了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提出在現代化的城市中,尋求一種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的結合,使人們不僅可以享受現代化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更會把一種規律而且健康的幸福生活帶給每一個人,這就是「慢城市」模式的起源。

國際慢城歷史

作為「慢餐運動」的延伸擴展,「慢城市運動(slow city move-ment)」也應運而生。1999年,第一屆「慢城市」大會在義大利奧維多召開,提出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在這裡,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閑娛樂。政府拿出資金補貼那些生產和銷售地方美食的農莊、特色餐館和商店。人們以時速20公里的速度駕駛汽車並決不鳴笛。「慢城市」的會員應是人口不超過5萬的小城鎮。

「慢城市」的倡導者們是懷舊的,卻同樣不失敏銳地嘗試一切提高生活品質的新技術。在另一個「慢城市」,翁布里亞的山頂小城奧維多,電瓶車安靜地行駛在中世紀的街道上。互聯網在社區和家庭十分普及,帶來休閑娛樂,政府官員還藉助網路交流治理城市經驗。

國際慢城認證

慢城認證包含七大面向、八大公約、72項指標,其中最重要的八大慢城公約為:

  1. 人口不超過5萬
  2. 致力於保護與維持純淨的自然環境
  3. 大力倡導與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新的技術
  4. 培育本地文化,保護當地風俗習慣與文化資產
  5. 推行健康的飲食方式與生活方式(吃在地食材、地產地銷)
  6. 支持當地手工藝人與本地商業的發展
  7. 熱情接待外來客人
  8. 鼓勵積極參與公共活動,培養公民意識